《经济学人》科技编辑汤姆·斯丹迪奇的《维多利亚时代的互联网》曾入选《财富》杂志评选的2005年度“睿智书籍榜”,而他的新作《六个瓶子里的历史》又是一部睿智之作。本书独特的视角展示了六个瓶子所包含的历史,分别是:“美索不迷亚与埃及的啤酒”、“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葡萄酒”、“殖民时期的烈酒”、“理性时代的咖啡”、“茶与日不落帝国”、“可口可乐与美国的崛起”,原来这六个瓶子装着从石器时代到20世纪的农业史、哲学史、宗教史、医药史、科技史、商业史。以下是书中关于葡萄酒的部分论述:
红酒,曾是地中海文明的血液,是将古希腊思想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大规模海运贸易的基础。当时,关于诗歌、政治、哲学的探讨都是在正式的酒会上进行的。
对古希腊人而言,饮用葡萄酒是文明和优雅的代名词。一个人饮用葡萄酒的种类及年份暗示了他的文化程度。古希腊人偏爱葡萄酒胜于啤酒。当然还有一点比对葡萄酒的选择更重要,那就是饮酒的仪态和方式,因为这一点体现了一个人的内在修养。正如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人埃斯库斯所说:“铜器是外貌的镜子,葡萄酒是思想的镜子。”
古希腊人坚持要为酒会设定一系列正式的礼仪和规矩——恰当的酒具,规范的家具,正式的着装——以此来体现酒客的品位。
葡萄酒象征着文化。它地刻画了社会的阶级分化,体现了高度发展的文明成果,推动了哲学的发展,同时也点燃了享乐主义的星火。随着葡萄酒向四海传播,这些价值观也跟着传向世界各地。
葡萄酒成了社会阶级的象征,标志着饮酒者的社会地位和财富。如果想知道古罗马社会的贫富差距有多悬殊,看看富者与穷者的酒杯里盛的是何种葡萄酒便可知晓。对于古罗马的富人们来说,学会辨别各种葡萄酒是他们重要的必修课,因为这能体现出他们足够富有,喝得起的葡萄酒,而且对葡萄酒有所讲究,能够准确地分辨葡萄酒的不同种类。
不论人们饮用何种酒,葡萄酒总是他们心目中文化内涵和文明意义的饮品。在一些国家里,登得国宴及政治峰会的大雅之堂的饮品是葡萄酒而非啤酒。这表明葡萄酒依然代表着权利、地位和财富。葡萄酒让我们领略到了风雅的,也让我们了解了古罗马社会的阶级分化情况。鉴赏各地葡萄酒的风俗始于希腊,将葡萄酒的种类与人们的社会地位联系在一起的风俗始于古希腊,盛于古罗马。在现代都市的郊外,一场宴会再现了古希腊交际酒会和古罗马盛筵的场景:与会者正就某一个话题热烈讨论——政治、经济、事业发展、房价等等——而葡萄酒则为讨论注入了新的活力。交际酒会的气氛略显正式,吃什么食物、场地如何布置等等,都有各自的讲究。喝哪种葡萄酒由主持人来决定,被选中的葡萄酒既要体现会议的重要性,又要符合宾客及主人的身份。